钟会有多少兵马
钟会如果叛乱成功,为什么诸葛瞻七万兵打不过邓艾的两千兵?顶住了钟会的军队。公元263年,兵分三路伐蜀:西路由在西的邓艾将军进攻,中路由永州刺史诸葛绪封锁,东路主攻,镇西将军钟会率领数百将士攻汉中;蒋渭南退守阴平后,得知钟会已入侵汉中,于是再次南撤,将钟会军拦在剑阁,与此同时,一路尾随的邓趁着姜维钟会对峙,从荒无人烟的阴平小路一路破江。
1、三国时期的战役都有几十万军队参与么三国时期有几十万军队参与战斗吗?在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或者将军说要带领几十万军队去打仗。这种大场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比如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袁绍调集70万大军攻打曹操,与他争夺中原。赤壁之战,曹操起兵83万,与孙刘五万余人抗衡;夷陵之战,刘备率领四川近75万精锐攻打孙吴,吓得孙权手忙脚乱。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三国时没有那么多人。我们都知道三国之前东汉末年的军阀政权,东汉全盛时期的人口大约是6000万。然而,经过汉末的黄巾军动乱和军阀割据战争,中国人口整体上大大减少了。此外,三国时期也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人口再次大量消亡。据统计,三国末年。当时魏国人口约443万,吴国人口230万,蜀国人口最少,只有94万。
2、魏灭蜀之战,据守剑阁姜维是凭什么挡住 钟会15万大军的?姜维凭借对剑阁地形的熟悉和极高的军事能力,挡下钟会15万大军。姜维展在合适的地方与人和谐相处。剑门关地处崇山峻岭之间,两侧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且姜维长期运筹帷幄,军事才能出众。姜维依靠他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军事能力。顶住了钟会的军队。当时姜维能够率军挡住钟会的军队,主要是因为地形。
当时剑阁的地理优势也弥补了军队的不足。所以当时他能够率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外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实际上由于地理优势,姜维的军队很容易取得胜利。因为姜维位于剑门关。剑门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易守难攻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地形非常陡峭,一直处于悬崖的中间,所以这个地方其实非常有利于防守。
3、 钟会如果谋反成功,有五个人必死无疑,第一个非他莫属吗?公元263年,兵分三路伐蜀:西路上,在西凉的邓艾将军,在驻地中间攻打姜维;中路,时任永州刺史的诸葛绪配合邓艾,堵住了姜维的后路;在东路上,进攻的主力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蒋渭南退守阴平后,得知钟会已入侵汉中,于是再次南撤,将钟会军拦在剑阁。与此同时,一路尾随的邓趁着姜维钟会对峙,从荒无人烟的阴平小路一路破江。
4、绵竹之战,拥有七万士兵的诸葛瞻为何敌不过邓艾两千人马?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能力平平,比不上邓艾。指挥失误加上川中百姓早已无心恋战,士气涣散,最终被邓艾击败。这是因为邓艾选择了突然袭击,在诸葛瞻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从天而降,直接攻破了诸葛瞻的防线。绵竹,诸葛瞻没有七万兵,邓艾有两千多兵。蜀汉投降后,全国总兵力为10万人。除去东边镇守永安的边防军,南边镇守南中的边防军和益州各县的部队,蜀汉有8万人,其中姜维手里有3-4万人,成都有1-2万人,汉中有1-2万人。
5、 钟会不仅聪明而且有姜维协助为什么造反三天后就失败了?说到钟会想必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人的智力可以说比张亮强,而且他也有二十万军队,又有姜维的帮助,那么为什么他只起义了三天,三天后就被杀了,起义失败了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跟随我的脚步来揭秘吧!自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历代都或多或少发生过叛乱或起义,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否正义,除了一些不知名的人发动的小规模叛乱,大部分都会让当权者头疼,甚至成功推翻当时的政权,建立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