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众游戏战神是,死国创始者最后的尊严
《霹雳全剧集系列·顺序列表》【1984年—1988年】:·《霹雳城》(8集)·《霹雳神兵》(8集)·《霹雳金榜》(8集)·《霹雳震九宵》(8集)·《霹雳战将》(8集)【1988年——1990年】:·《霹雳金光》(16集)·《霹雳眼》(22集)·《霹雳至尊》(15集)·《霹雳孔雀令》(10集)·《霹雳剑魂》(20集)·《霹雳异数》(40集)·《霹雳劫》(30集)·《霹雳天阙》(30集)【1991年——1995年】:·《霹雳紫脉线》(20集)·《霹雳烽云》(20集)·《霹雳天命》(14集)·《霹雳狂刀》(60集)·《霹雳王朝》(30集)·《霹雳幽灵箭第一部》(25集)【1996年——2000年】:·《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6集)·《霹雳幽灵箭第二部》(20集)·《霹雳英雄榜》(50集)·《霹雳烽火录》(30集)·《霹雳风暴》(40集)·《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50集)·《霹雳雷霆》(30集)·《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40集)·《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1》(20集)·《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2》(30集)【2001年——2005年】:·《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30集)·《霹雳图腾》(20集)·《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40集)·《霹雳封灵岛》(20集)·《霹雳兵燹》(48集)·《霹雳刀锋》(30集)·《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32集)·《霹雳九皇座》(50集)·《霹雳劫之闍城血印》(26集)·《霹雳劫之未世录》(24集)·《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40集)·《霹雳剑踪》(30集)·《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1》(30集)·《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2》(40集)【2006年——2009年】:·《霹雳奇象》(40集)·《霹雳谜城》(40集)·《霹雳皇龙纪》(50集)·《霹雳皇朝之铡龑史》(30集)·《霹雳开疆纪》(40集)·《霹雳神州1》(30集)·《霹雳神州2之苍玄泣》(46集)·《霹雳神州3之天罪》(48集)·《霹雳天启》(48集)【2010年——2011年】:·《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40集)·《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40集)·《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40集)·《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40集)·《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40集)·《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40集)【2012年】:·《霹雳战元史之天竞鏖锋》(40集)·《霹雳战元史之动机风云》(40集)·《霹雳惊鸿之刀剑春秋》(二十章)【2013年——2015年】·《霹雳侠影之轰动武林》(三十章)·《霹雳侠影之轰定干戈》(三十二章)·《霹雳侠影之轰掣天下》(三十二章)·《霹雳侠影之轰霆剑海录》(三十二章)·《霹雳开天记之创神篇》(三十二章)·《霹雳开天记之创神篇下阕》(三十二章)·《霹雳谜城之九轮异谱》(三十二章)·《霹雳狼烟之九轮燎原》(十六章)·《霹雳狼烟之万堺尘涛》(三十二章)【2016年——2019年】其他的等你先看完以上的再说吧。
如何评价《霹雳布袋戏》?
我觉得《霹雳布袋戏》颇有点中国动漫的感觉。虽然刚开始看会不明所以,以为是小孩子看的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拟人化的电视作品罢了。从1988年发展至今,不仅没有消声灭迹,反而越来越被大众熟知,而且还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真是特别骄傲。首先,内容很重要。布袋戏的背景是传统的中原武侠剧情,还加入了东方特有的仙侠系统。
中原之中,既有打小修炼的武林高手,也有道儒佛三个教的得道高人,不仅在这个偌大的江湖中切磋武艺,争名夺利,也包含着很多道法,武学、术法、轮回。简单来说就好像是习武之人的江湖和修炼之人的江湖的结合体,而且每个人物也并不像戏中都是片面的。好人就一定是拔刀相助的正义之士,坏人就是万恶不赦的大奸之徒,人物更加的丰富和立体,就像人性也是多方面的一样,有可能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很好,但其实最后是个大反派,所以剧情很吸引人令人欲罢不能。
另外,技术也在一步步的提高。最开始拍出来的手法是很粗糙的,而且场景也简单,就是两个人举着木偶在那录像,但是随着发展,也与时俱进了,不仅手法越来越好,场景也越来越真实,还会运用一些钢丝绳和CG效果加成,画面也越来越好看了,更能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这真是别具一格的作品,丝毫都不输给其他国家的那些,有文化深度、有广度,更难得的是这么长时间的坚持和创新。
霹雳布袋戏观看顺序是什么?
你这个问题emmmm 我觉得只要是入坑的都会问吧,这个太久远了。能补完也是厉害的呢。《霹雳全剧集系列·顺序列表》【1984年—1988年】:·《霹雳城》(8集)·《霹雳神兵》(8集)·《霹雳金榜》(8集)·《霹雳震九宵》(8集)·《霹雳战将》(8集)【 1988年——1990年 】:·《霹雳金光》(16集)·《霹雳眼》(22集)·《霹雳至尊》(15集)·《霹雳孔雀令》(10集)·《霹雳剑魂》(20集)·《霹雳异数》(40集)·《霹雳劫》(30集)·《霹雳天阙》(30集)【 1991年——1995年 】:·《霹雳紫脉线》(20集)·《霹雳烽云》(20集)·《霹雳天命》(14集)·《霹雳狂刀》(60集)·《霹雳王朝》(30集)·《霹雳幽灵箭 第一部》(25集)【 1996年——2000年 】:·《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6集)·《霹雳幽灵箭 第二部》(20集)·《霹雳英雄榜》(50集)·《霹雳烽火录》(30集)·《霹雳风暴》(40集)·《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50集)·《霹雳雷霆》(30集)·《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40集)·《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 1》(20集)·《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 2》(30集)【 2001年——2005年 】:·《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30集)·《霹雳图腾》(20集)·《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40集)·《霹雳封灵岛》(20集)·《霹雳兵燹》(48集)·《霹雳刀锋》(30集)·《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32集)·《霹雳九皇座》(50集)·《霹雳劫之闍城血印》(26集)·《霹雳劫之未世录》(24集)·《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40集)·《霹雳剑踪》(30集)·《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1》(30集)·《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2》(40集)【 2006年——2009年 】:·《霹雳奇象》(40集)·《霹雳谜城》(40集)·《霹雳皇龙纪》(50集)·《霹雳皇朝之铡龑史》(30集)·《霹雳开疆纪》(40集)·《霹雳神州 1》(30集)·《霹雳神州2之苍玄泣》(46集)·《霹雳神州3之天罪》(48集)·《霹雳天启》(48集)【 2010年——2011年 】:·《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40集)·《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40集)·《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40集)·《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40集)·《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40集)·《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40集)【 2012年 】:·《霹雳战元史之天竞鏖锋》(40集)·《霹雳战元史之动机风云》(40集)·《霹雳惊鸿之刀剑春秋》(二十章)【 2013年——2015年 】·《霹雳侠影之轰动武林》(三十章)·《霹雳侠影之轰定干戈》(三十二章)·《霹雳侠影之轰掣天下》(三十二章)·《霹雳侠影之轰霆剑海录》(三十二章)·《霹雳开天记之创神篇》(三十二章)·《霹雳开天记之创神篇下阕》(三十二章)·《霹雳谜城之九轮异谱》(三十二章)·《霹雳狼烟之九轮燎原》(十六章)·《霹雳狼烟之万堺尘涛》(三十二章)【 2016年——2019年 】其他的等你先看完以上的再说吧。
《霹雳布袋戏》讲的是什么故事?
很荣幸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感谢你的邀请。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在1980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总经理黄文择所领导制作,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目前霹雳布袋戏是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该公司最主要的形象来源。
剧中人物素还真是霹雳台湾台的图像商标,而另外一位人物傲笑红尘则为衍生电影作品《圣石传说》的主角,也是该电影图像商标上的人物。由于霹雳布袋戏吸引了广大的观众,而使剧中主要人物成为不少观众的偶像。其周边商品包括木偶、剧集原声带、电脑、线上游戏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带来庞大的商机。如果认真算起霹雳布袋戏的源头,可追溯至1984年黄俊雄发行的第一套录影带(霹雳城)开始,原本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也曾经红遍三台,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
并捧红了史艳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闻局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的禁令影响,使得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改成发行录影带,靠着中年族群史艳文迷的捧场,还勉强混得下去。早期虽然输给港剧一点点,但在黄强华接手后情势就慢慢改观了,加快的节奏与金光闪闪的拍摄手法,加上贴近现实的剧情及平易近人的对白,渐引人瞩目。
在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内容,或可视为观众与剧团之间良性循环的产物;因为观众爱看,愿意付钱支持,于是布袋戏与不断变迁的社会以及它所面对的观众所究织的互动关系。将布袋戏视为一种民间“艺术”,是相当时髦的说法。当然,出色的艺人所演出的精彩好戏,无疑的是十分值得珍视的艺术传统;但是如果从传统的社会脉络来看,班数众多、遍布全台的布袋戏,基本上,对演戏的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对看戏的人来说是一种娱乐;对酬神戏的请戏人来说,布袋戏是宗教活动或仪式的一部份;对戏院或电视台的老板来说,布袋戏是生财工具。
有了这样的了解,或许才能比较持平的来讨论布袋戏,也才能真正思考布袋戏的历史、其所面临的问题及反映的社会意涵。研究布袋戏的动机源于自身热爱观赏布袋戏,从小就看史艳文(“云州大儒侠”布袋戏的主角),直到现今的素还真(“霹雳”系列布袋戏之主角),布袋戏一直是我童年深刻的记忆,除了横跨电视、录影带、VCD、电玩之外,还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这说明了台湾的民俗技艺——布袋戏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份。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让人深切感受到布袋戏的魅力已经再度复苏,更让人好奇布袋戏再度风靡台湾的原因,希望借着本篇文章,能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台湾的民俗技艺- 霹雳布袋戏第一主角·素还真(20张)布袋戏。黄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戏界中,是改革者,将布袋戏从野台带到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电影,这个过程正是布袋戏演变史,从中可以看到黄氏一族如何发扬布袋戏,使得布袋戏再次活跃于日常生活中,更可以明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等。
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着重于黄家三代如何将布袋戏推陈出新,使其避免成为消失的技艺,甚至成为流行娱乐的一股风潮,而布袋戏的再流行又反映怎样的社会文化,然而本文并不强调其他流派、布偶造型分类、舞台的地点、结构等问题,乃是因为这方面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不需笔者再赘述了。[1]以剧集系列,区隔,作为剧情连贯,基础播出迄今,剧情寿命最短的该属6集的《叶小钗外传》剧集,而寿命最长的属60集的《霹雳狂刀》剧集。
·剧情延伸自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但已完全脱出原有架构鬼船王 殊十二随着剧情的发展,早期黄俊雄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如史艳文、藏镜人等逐渐退出剧情,而改以《霹雳金光》、《霹雳至尊》、《霹雳异数》等剧集时期新创的人物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作为主角,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权谋斗智、人性刻画逐渐成为重点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
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普世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另外,剧情的重心也从外向内推展。从史艳文时期堆砌大量武戏与许多角色快速出、退场的风格,演进为更重视不同立场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历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也更臻复杂。·天马行空的时空设定、故事发展其剧情的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机器人(紫霹雳)、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瀛幡御龙艇)等等。
霹雳布袋戏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和诗号是谁?
在霹雳中,最喜欢的人物有两个,圣司和行者。第一个:云天望垂·墨倾池。“话九宸,挥袖风云尽,江山何沉。随逸兴,负手乾坤定,苍黄为轻。”诗号中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江山尽在我手的自信与霸气。圣司的一生,为了自己认定的事情,可以不论黑白,只为不违初心。明意征圣,见惯了太多心系天下,自私自利,圣司为了无端,不惜一切,最后也因救无端而亡,也算是给捅了一页书一刀的交代了第二个就是苍茫行者·任平生了。
“且向山水寻光景,何必江湖争令名。竹杖芒鞋轻胜马,天地苍茫任吾行。”这首脱胎于东坡《定风波》的诗号,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乐的山水的导游的风采,和他的隐流左单锋相得益彰。曾经,也曾因误会害死挚友,也曾几次救下剑非道,如同圣司一样,为了非道而死。行者的后半生,可以说都活在因一个错误而不停犯错的死循环中,最终为了情谊战死沙场,或许也是对他一个不错的结局。
是什么因素,让你一直钟情于霹雳布袋戏的呢?
喜欢布袋戏的人,多少都对“江湖”有所向往。说实话,看过布袋戏之后,会觉得现在的很多“武侠剧”都入不了眼。因为满是高颜值而没有侠义感的江湖,一点也不有趣。比如霹雳里的“双邪”,到现在想起来还能让人呼吸一窒。觉得很神奇的一点是,表情以及肢体语言都比较有限的木偶,却反而能感受到他们的意气风发,或愁肠百结,或深沉心机。
操偶师真的非常值得敬佩。除了依靠剧情来塑造人物以外,霹雳还会给相对重要的角色准备诗号、角色曲,甚至有些角色可以从他的名字就看出大致个性,比如“佛剑分说”。也有很多角色本身占的戏份不多,却因为角色曲让道友们久久难以忘怀,比如“花瑟秋风”。真的真的非常感谢黄董黄大的传承、以及各位编剧、雕偶师、操偶师、摄像、后期等等等等工作人员,霹雳真是太棒啦(虽然最近老是把过去难得退隐的角色拉出来,让我有点忧心)。
霹雳布袋戏里面,弃天帝、厄祸与波询哪个厉害,怎样排名呢?
我曾经发一篇文章讨论《霹雳布袋戏》中战斗力前五之人,截图如下:有兴趣的道友可以去看看!弃天帝第一!三成实力分身下届都能横扫! 那些经典段子“人间又污了”、“人间小神”……无一不在诠释他的厉害!那些经典的打法:“小摊手”、“站撸型法师”、“挡住一招让你们活”……造就了他无敌战神版的形象,也造就了他在霹雳迷心中的一哥地位!厄祸第二从《仙魔鏖锋》的伏笔到《战祸邪神》的初次登场,再到《霹雳惊涛》的退场!可以说找个反派boss支撑了整个霹雳天命系列!放眼整个霹雳,一个反派能嚣张这么久的几乎没有!从最开始的八岐邪神进化到最后的厄祸,其战斗力简直爆表,单挑儒门创道者皇儒无上,简直完虐!单挑拥有无敌战龙的当世道门最高战力青阳子!多次狂虐正道组团!最后一战一人独自对抗整个正道:古原八士、剑子、青阳子、天迹、法儒、近神之人一页书等等,可以说这一战论正道所出的战力,绝壁是《霹雳》史上最强的一场!可就算如此还是未能杀他,依旧让他从容的去了无间!这战斗力简直可怕!第三波旬魔佛是真的强,但是在前面俩位面前,也只能排在第三了!。
我觉得霹雳布袋戏剧情、人物、特效都非常精彩,可是现实生活中看的人那么少,为什么?
我感觉在大陆,霹雳布袋戏的影响力比较小,知道霹雳布袋戏的人就很少,而这不多的知道的人又未必都看。我也是无意间才知道它的存在。 霹雳风云榜作者:林白 霹雳布袋戏长久以来,一直是金庸、古龙之外的武侠第三极,霹雳主角素还真、剑子仙迹、一页书等,也成为比肩杨过、令狐冲、小鱼儿、楚留香等的超级武侠偶像,其爱好者自称为“道友”,忠实程度媲美于金迷、古迷。
但由于霹雳布袋戏门槛高,世界“藩篱”严密,外人加入往往极难。为此,黑江湖特别约请本公号专栏作者林白,推出“一口气看完大半个霹雳”系列,从各个角度入手,一则慰广大道友相思之苦,二来投石引路,寻找新的道友——看过本文,相信也许从未听说过霹雳的你也会感受到霹雳的巨大魅力。榜一 缔造霹雳世界的五大人物(或团体)NO.5霹雳编剧组霹雳世界观宏大瑰丽,人物立体丰满、故事情节逻辑严密,口白(台词)辞藻优美,诗词造诣深厚。
出场数千人物,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诗号,有人说,看霹雳布袋戏,就等于同时欣赏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美醉人的风景,辞藻优美的描景散文,意境高远的诗词集锦,是音诗画的完美结合。如果将霹雳戏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看做天,天则高不见顶;将其中的世界观构造看成地,地则广袤无边!而霹雳的编剧们就是这辽阔天地的建造者,一砖一瓦皆出自他们的妙笔勾描。
NO.4布袋戏大师黄俊雄布袋戏大师黄俊雄1970年,布袋戏大师黄俊雄将其父黄海岱在舞台时代创作的《忠孝节义传》改编为《云州大儒侠》,并做了突破性的改革,他将戏偶的尺寸加大,用当时流行的音乐代替了传统布袋戏配乐中的锣鼓,开创性的将剧集在电视台推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黄俊雄老先生,是将布袋戏推上电视荧幕的第一人,这一举动,为当时面临电视电影等流行文化冲击的布袋戏文化,开辟了新的道路,功不可没!NO.3金光布袋戏团队1988年黄强华、黄文择兄弟推出《霹雳金光》剧集,在这部戏里霹雳一哥素还真登场,霹雳的戏路从忠孝节义的民间传说,变成了江湖争霸,快意恩仇的新派武侠。
在接下来的剧集中老戏里的重要人物,藏镜人、女暴君、刘三等纷纷退居二线,曾经的主角台柱史艳文,居然被杀了。黄俊雄与黄强华父子之间渐渐产生分歧,黄俊雄组织剧团,跟霹雳要过史艳文,藏镜人,黑白郎君等人的版权,拍摄了《新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与女神龙》等剧集,与两个儿子唱对台。这成了电视布袋戏市场“金光”和“霹雳”相互较量的开始。
霹雳、金光同出一源,如同两兄弟,生活中难免有磕绊,但真有哪家面临困境,最先伸出援手的当然也是兄弟。多年来,霹雳、金光相爱相杀,共同进步。如果,将1984年的《霹雳城》看作霹雳的开篇,那直到如今还在连载的《霹雳天命之仙魔鏖锋》霹雳已经历经了30多年的风雨,30年来,台湾布袋戏界风起云涌,有许多布袋戏剧团纷纷迈进电视布袋戏的行业。
诸如:神魔布袋戏、天宇布袋戏等,都是十分优秀的团队,然而,发展至今,却只有霹雳、金光两家依然在活跃。有金光这样的对手,霹雳布袋戏才能毫不松懈,做出新的成就。NO.2 黄文择黄文择,霹雳布袋戏口白,黄俊雄大师之子,黄强华的弟弟,他是霹雳的灵魂人物,布袋戏十分注重口白,因为戏中人物,无论男女老少,神人鸟兽,都出自一人之口,故而,经常用口白担任者的名字来给布袋戏命名,比如神魔布袋戏又名萧建平布袋戏,金光又名黄俊雄布袋戏,霹雳也叫做黄文择布袋戏。
黄文择先生从《霹雳城》第五集开始,接替黄俊雄担任霹雳的口白,这位“八音才子”用声音演绎了无数生旦净末丑的酸甜苦辣咸,数千个戏偶因为他的配音而有了灵魂。尽管如今,霹雳为了打开大陆市场,推出了国语版,配音也不再拘泥于一人配音的形式,而是聘请了专业的团队,降低了大陆新戏迷的观看门槛,但作为一个看过两千多集闽南语霹雳布袋戏的道友,我诚挚的推荐大家去听一听黄文择配的霹雳老剧,八音才子的声音清亮澄澈,抑扬有度,有时沉吟低唱,声入愁肠百转千回,有时一飞冲霄,云天之上,尚能九弯十八拐,妙至毫巅。
NO.1黄强华黄强华与素还真黄强华,霹雳国际多媒体董事长,霹雳的掌舵人。黄董绝对是个奇才。在真人明星,动画明星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的时代,黄董独家造就了人偶明显这一新的概念,人偶相比起真人和动画接受度较低,在电视这块荧屏上的历史也不如两者悠久,在戏台渐渐被电视屏幕取代而电视屏幕又渐渐被真人电视,动画影视所霸占的时候,黄董做出一系列改革,让霹雳在风起云涌的文化市场中乘风破浪,屹立至今,最终由传统戏剧团体,发展为上市上柜的文化产业公司,更有甚者,还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霹雳台湾台。
黄董不但是商业奇才,文化方面的造诣也颇令人惊叹,他早年是霹雳的编剧,文采斐然有“十车书”的称号,如今依然关注霹雳剧本的创作,一个个世界观的完善,一个个角色的丰满,都离不开黄董的把关。或许这些转变,在当初不过铿锵一步,甚至感觉不出有什么变化,然而三十年后,当手掌大小的偶,如今已成半人高了,当初那粗糙的线条,如今已经美的触动人心。
令人不觉感慨世事如棋啊!这一切黄董功不可没!榜单二:霹雳五大突破性历程NO.5 小偶时期小偶时代的戏偶虽然在1970年左右,黄俊雄大师将布袋戏搬上荧屏的时候,已经增加了戏偶的尺寸,使其适应电视的拍摄手段。但那时的偶依然由一只手操纵,故而尺寸无法太大,成片后人偶与背景的比例有些失调。尽管如此,那时的人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布袋戏感觉十分新奇,忽略了这些,但是现在我们再看,总感觉好像许多玩具在过家家一样,难以带入。
这种情况在霹雳延续了许多年。NO.4大偶时代大偶时代的戏偶随着时代的进步,戏偶上电视的新鲜感过去,随着越来越多光鲜的明星、动漫人物的兴起,观众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小偶时代的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比如打戏太单一、动作刻板、人物不美,需要靠衣服去辨识等等,黄强华与他的造型团队开始着手改变霹雳的戏偶。第一步就是增大戏偶的尺寸,由一只手操偶改为两只手,这样一来尺寸增加了,场景与偶的比例也合理了,偶看上去更美观,也可以做出许多非常高难度的动作,到《霹雳争王记》时期,两只偶对打的时候,已经令人匪夷所思——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大偶与小偶的区别,绝非仅限于尺寸上的改进,小偶除了个头较小呈现力不足之外,还有线条粗糙,表情刻板等缺点,这些问题黄强华在改革戏偶的时候,都没有放过:偶的眼睛在以前是画上去的,现在资金充裕了,我们用水晶去做,毛发太假,我们用真发,增加服装的精细度,让我们的人物更华丽,提高我们的烤漆工艺,让我们的偶头在高清的摄像机下也美轮美奂,进一步提高偶的尺寸,更适合现代化的拍摄手法,由一人操偶换成两人操偶,让我们偶的动作更流畅……到现在,霹雳的戏偶眉眼生动,动作流畅,外表华丽,每一个动作都给人美的享受。
NO.3操偶与特效结合三十年来,声光电技术发展迅速,电影工业日益纯熟,作为一个奇幻武侠系列剧,武戏毫无例外是重头戏,在小偶时代,由于偶太小再加上摄影技术的缘故,武戏的表现力不强,经常是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然后退开三尺,这边史艳文:看纯阳掌!随后特效在后面闪着金光,史艳文手掌放出一片白气,接着那边反派:啊!尖叫一声,翻两个身倒地上就死了。
随着偶的增大,偶关节的灵活,操偶精细度的增加,霹雳的武戏越来越精彩,到海觞君闯五里迷瘴的时候,戏偶飞天遁地,起手沉腕,无不惟妙惟肖,到“日月战星象”时素还真、谈无欲合战地理司武戏加上特效,精彩绝伦,目不暇接,到霹雳神州三的片头,六弦之首苍独坐抚琴与曲怀觞打拳的片段,两个戏偶的动作流畅度几乎与真人无异,《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是戏迷公认将操偶与特效融合的较好的一部。
NO.2 碟片时代黄俊雄大师在中视推出《云州大儒侠》后,直到1991年霹雳仍然在中视播出,那时的黄俊雄在台视,黄文择胞弟黄文耀在华视,父子三家布袋戏称雄台湾三大电视台!后来,由于电视台对布袋戏束缚颇多,再加上新的电视媒体的介入,各大戏团离开电视台自建摄影棚,开始了影碟时代。这个时代以碟片出租和贩售为主,主要盈利都是来自这一途径,戏偶和周边的买卖盈利有限。
霹雳有自己的电视台,播放之前的剧集,新剧至今仍然发行碟片,同时也已登录各大视频网站,与优酷深度合作,大家要支持正版,就去优酷看新剧吧,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当然也可以购买正版碟片永久收藏!如今闽南语版已开通收费平台,国语版仍然免费,这也是大部分新入坑道友的首选,相信霹雳会成功的进入网络平台时代。NO.1 市场拓展东离剑游纪早在80年代《霹雳狂刀》就曾引入内地并热播,但那时文化市场远不如现在火热,热播剧一播完好像就失去了价值,故而影响十分局限,后来《霹雳争王记》在美国播出,霹雳电影《圣石传说》也在美国获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霹雳在大陆的知名度渐渐大了起来,许许多多的“道友”如雨后春笋一般悄悄的讨论有些陌生的霹雳名词,越来越多人在问“你看过霹雳吗?”网络的普及,让优秀的霹雳剧集,开始在内地发酵,但是流传程度还远远算不上火热,直到2013年,《霹雳侠影之轰动武林》横空出世,真正震惊了大陆戏迷,或许这一部并不能算是霹雳最精彩的一部,甚至仅仅处于中等水平,然而却是无数戏迷的入坑作,因为从这部开始霹雳推出了国语版,开始发展与优酷等大陆网络平台的合作,正式进军大陆。